7月1日起,手机预装软件全面可卸载,用户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手机预装软件的存在,却让不少用户感到困扰。为了保护用户权益,我国工信部于2017年7月1日起实施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要求手机预装软件必须可卸载。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一政策及其影响。
一、政策背景

近年来,手机预装软件已经成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对于手机厂商来说,预装软件是收入的一部分;对于软件公司来说,则是刷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大量预装软件的存在,给用户带来了诸多不便。一方面,预装软件占用手机存储空间,影响手机性能;另一方面,部分预装软件存在恶意行为,侵犯用户隐私,甚至可能造成财产损失。
二、政策内容

根据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自2017年7月1日起,智能手机厂商预装的软件必须可卸载,且未经用户同意不得擅自在终端中安装应用软件。具体内容包括:
生产企业应在终端产品说明书中提供预置软件列表信息,并在终端产品说明书或外包装中标示预置软件详细信息的查询方法。
生产企业应约束销售渠道,未经用户同意不得擅自在移动智能终端中安装应用软件,并提示用户终端在销售渠道等环节被装入应用软件的可能性、风险和应对措施。
生产企业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确保除基本功能软件外的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可卸载。
生产企业应确保已被卸载的预置软件在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升级时不被强行恢复。
未经明示且经用户同意,不得实施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开启应用软件、捆绑推广其他应用软件等侵害用户合法权益或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
三、政策影响

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的实施,对用户、手机厂商和软件公司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用户来说,可卸载的预装软件有助于提高手机性能,保护个人隐私,提升用户体验。
对手机厂商来说,需要调整预装软件策略,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品牌形象。
对软件公司来说,需要转变商业模式,寻求新的盈利途径。
7月1日起,手机预装软件全面可卸载,标志着我国在保护用户权益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一政策将有助于提高手机性能,保护个人隐私,提升用户体验。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智能手机市场将迎来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